ISSN
国际华文作家协会主管
山西海西音乐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
用户中心

2 周前「湖南分会」 刘冰鉴 作家诗人 阅读(5.2K+) 评论(0)

散文:花巷/刘冰鉴总编推荐

 

 

◉刘冰鉴 (湖南澧县) 

 

买书。藏书。偶读。
近日买了冯翼才的《花巷》,随便翻一翻,读上一两篇,这本书的使命就高级起来。以后或许会再翻,多数不会再翻了。
年轻时读书,为了积累写作经验。而今读书,是为了不忘开卷有益,实在没了太多的意思。
却真真,再也难得写出《花巷》这样的文字。不是能力减弱,是心境不在状态。
而今读书,读的都是他人故事,那时心情。对号入座总是知己般温柔。隔空相拥,依然有感动盈怀。

今接到四十年未见秋妹的电话。秋妹按辈分是我姨,却小我一岁。我和她有很深的渊源。她是我一个叫“姑婆”的小女儿,随军定居在桂林。
秋妹在电话里说读了我写的书。我的书,秋妹是前年回娘家,从她父亲那里读到的。她说,她读了整整一夜,激动得很。她在电话里反复和我说,读我写的书,就好像回到少年,回到澧东乡那个叫“双林”的村子。那个村子的人和事,都被我写成文章结集在《故乡深处的村庄》出版。
秋妹她说是我的粉丝。我们是同乡,又是远亲,她读我写的书自然带着故人的情感。
秋妹她离乡几十年,桂林是她的第二故乡。她说,她把女儿也终于弄回了桂林,说是老了才有买药打招呼的人。三个人在一起,就是家,每当夜静人深时,一起回忆故乡。秋妹的根在我们湖南常德澧县澧东乡双林村呢。
秋妹在桂林做我们常德美食,关注故乡的微信公众号。她某日在“人文澧州”公众号读我的文章,给我留言,我回了我的电话号码,于是,才有了我们上午的再续前缘。
通过读书,我们重新回到少年。通过电话,我们话着少年。文字的力量,文字带来的慰藉,不是每个人都懂,都受过益。
那些都是记忆。所以,抒写首先是为记录,记录回忆里的人和事,然后分享,产生共鸣。

生活不仅有记录,还有创造。
生活创造了什么?生活创造了喜怒哀乐。努力,砥砺前行,这些词近些年总是出现在我的文字里。
我擅长文字营造,那是掠过现实的自我体现,它比梦想有温度,却又与梦境有染。
只是,现如今的我,还有重新抒写的勇气吗?

近黄昏的时候,想与一个朋友约,一个年轻的女子,今上午电话招聘里加为微信好友的。她的朋友圈信息不多,但个人信息里的签名——心有猛虎,细嗅蔷薇,让我对她产生好感,想早一点见上面。
见面聊聊生活,聊聊文艺。能用诗句作为个性签名的女子,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文艺女青年。文艺,在现代女子身上有所体现是矛盾与浪漫的综合体。她未必愿意成为我的同事,因为住得很近,因为彼此文艺,说不定回成为一对忘年交。

家有小院,今春添了不少花。栽了好几株蔷薇,住到无眠村这些年,我一直希望蔷薇开成花墙,至今都未成器。虽进入暮年,少女心,戴着蝴蝶花的小女孩的心,一直都怀揣。
“只闻花香,不谈悲喜。读书喝茶,不争朝夕。”
网上定制了这样一块小木牌,挂在竹炭篱笆上。篱笆也是我自己买的成品,亲自筑的。我喜欢做花匠,当菜农,喜欢泥土的芬芳,空气的清晰,风雨的情绪,喜欢活在大自然中。黄昏前还在廊上的横绳上依附了七彩的太阳能彩灯。等到天擦黑,它们就闪耀着霓虹的光芒。我的院子朴素无华,不大,我总希望它在无眠村是最醒目的。天黑有灯,路人也收获得到温柔。
“菩提墟舍”在无眠村人尽皆知。特别是快递小哥,电话里说:“菩提墟舍的菊上,包裹给放到院子里了啊。”我家院子不上锁,我对各式的锁有排斥,只有进入夜晚,我才收紧门窗。但我家装有N多监控。
吾家小院,没有请人侍弄,每天安顿一点点。廊下看风听雨,摆桌沏茶,有人无人陪都见欢喜。
生活也有一地鸡毛。好在,见花忘忧,咭茶独酌,读书怡情,自己熨帖自己,自在清欢。
如是。

截图二维码,下次投稿不迷路


分享转发:

责任编辑:张素素
331 ¥ 打赏
本网(海西文学网)为《青海湖诗报》、《青海湖诗刊》、《华文作家月报》纸质刊物的选稿窗口,作者可以自由创作和投稿,除人工审核推荐的作品外,皆为作者自由投稿,未经编辑人工审核,由系统自动审核发布,其作品内容不代表华协立场和观点,其作品质量仅代表作者本人的创作水平,也不代表华协旗下所有网站和刊物的编辑所认可的创作水平。著作权说明

评鉴 抢沙发

评论前必须登录!

立即登录   轻松注册

打赏作品

支付宝扫一扫

支付宝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